English

正气长留千秋史

2010-04-07 15:38:00 来源:博览群书 ○袁利荣 我有话说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的大著《正道直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于2008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吴官正在湖北省武汉市、江西省、山东省和中央纪委主持工作期间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部分讲话、谈话、文章、书信和批示,共38万字。

《正道直行》是我读到的第三本吴官

正的书。我在1996年通读了他的《庙堂之高 江湖之远――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书中除书名出处的《“居庙堂”情系人民 “处江湖”心想中央》一文读来令人感到震撼外,《一不受礼二不请客》、《统计数字必须真实》、《坚持勤政廉政一起抓》等篇读来也令人过目难忘。读了《庙堂之高 江湖之远》后,我被吴官正高瞻远瞩的思路、鞠躬尽瘁的品德、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操守、一位最高地方“父母官”的才具、一个农家子弟的淳朴和良知、一位学者型“督抚”的谋略和儒雅深深折服了。继而他的第二本著作《汉水横冲――武汉城市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我也曾仔细阅读,并发表了书评。

仔细通读了吴官正三本大著后,我认为,从1983年3月当选武汉市市长到2007年10月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任上卸任,共24年半的时间,吴官正“走一路讲一路”的主要有三件事情:第一、时时不忘强调“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在吴官正看来,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关爱弱势群体、伸张社会公平与正义所必须的;第二、常常叮嘱要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吴官正总是首先从自己做起,每每提请社会、同事、下属监督自己,用心追求“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从政为官的人生境界;第三、一有机会就倡议要“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吴官正认为,没有人,没有一大批有才干的人,再伟大的事业也是无本之木。

强烈的百姓情怀

吴官正出身于农家,因此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无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作为领导干部,他始终情系群众,心向人民。在江西工作时吴官正曾说:“我热爱这方水土上的一草一木,更热爱勤劳朴实的人民。”“只有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我们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1997年4月9日是吴官正到山东省上任的第一天,一到任吴官正便首先来到省信访局,看望工作在信访一线的干部,做了题为《要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讲话。2005年4月26日在国家环保总局调研时吴官正提出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2005年4月29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研时吴官正指出:“认真解决食品药品领域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制售假冒伪劣的要严惩不贷。”“谁得罪了群众,谁就得罪了共产党,得罪了政府,我们就要坚决查处他。”2006年2月4日,在天津考察时吴官正指出:“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严肃查处,特别要注意查处可能隐藏在重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被吴官正反复引用的郑板桥的诗句――在吴官正心中,对普通百姓要察其苦、听其呼、想其思、急其盼、办其需――这是身处高位的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立场,也是应有的道德品质”。

创新的廉政思维

能否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国家的兴衰和党的生死存亡。吴官正在长期担任地方主要领导期间,就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在武汉工作期间,每逢在讲话中当众痛斥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坐在主席台上的吴官正总是黑着个脸,讲话的语气听上去也很“凶”――因此,在三镇民间吴官正有“包公脸”的别称。主持中央纪委工作后,依靠全党,在前人留下的良好基础和较高起点上,吴官正对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方针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吴官正首先是梳理了自己在地方工作时有关反腐倡廉方面的一些工作思路,之后,在全国各地考察工作期间,包括在国家部、委、局机关调研时,吴官正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在这一系列的讲话中吴官正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该书中所收录的《彻底打掉腐败分子把境外作为藏身之地的幻想》(2003年5月13日)、《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2003年6月4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巡视制度》(2003年7月2日)、《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2004年4月8日)、《建议领导同志公开做出廉政承诺》(2004年6月25日)等讲话,以辩证的思维和精辟的分析,对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事业做了深刻全面的阐述。2004年9月28日,在全国行政监察工作座谈会上,吴官正站在总结过去、开辟未来的高度上,做了题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的重要讲话,确立了党在“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十六字方针”。这之后,《要重视廉政文化建设》(2005年3月6日)、《加强对反腐倡廉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2005年12月26日)、《制定制度要行得通、做得到》(2005年12月31日)等许多讲话均凸显了吴官正对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创新。

坦荡的人生态度与清廉的人格典范

翻阅该书,可以处处感受到吴官正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声色俱厉的表情和疾恶如仇的心理。但吴官正另一面又本能地幻想:自己工作的地区与当代中国能没有腐败行为与腐败分子――因为吴官正骨子里是个充满大仁大爱的人。在《查办案件不能下指标、搞比例》(2004年1月11日)的讲话中吴官正发自肺腑地希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随着惩处和预防腐败措施的加强,到一定时候,腐败案件应该是会逐步减少的。”吴官正在2005年6月20日做的一个报告中说:“对犯错误的干部,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人的处理要慎重。有些同志过去一贯表现好,但后来对自己要求不严犯了错误,党组织也是惋惜和痛心的。”在2007年1月10日的一个讲话中吴官正说:“处理人,要坚持宽严相济,根据规定该从严的要从严,能从宽的要从宽。”“处理人,能从宽的要从宽”的话,吴官正在中纪委书记的任上重申了多次。通读《正道直行》后,我做了两个判断:一、在地方工作期间,吴官正对下属乃至同僚因搞腐败而身败名裂的下场是痛心疾首、悲愤难掩的――吴官正决不会从他人因搞腐败而身败名裂的下场中攫取自己内心的快感;二、在中纪委书记的任上,由中纪委直接查办的案件,面向千秋万代,决不会有一起冤假错案。吴官正是一位有“刀斧”的中国共产党人,但吴官正的“刀斧”主要是在脸上、在嘴上,而不是在心里、在暗处。

吴官正任武汉市市长期间的秘书叶金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官正同志非常廉洁。他传承了农民身上最质朴的东西。夏天穿一双塑料凉鞋,冬天穿一双解放鞋,披一件军大衣,戴一顶军棉帽,从衣着打扮上看,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市长。”吴官正的廉洁是坦荡本真、内外一致、终生坚守、有口皆碑的――这与一些人在一时或一事上的“做秀”是有天壤之别的。毛泽东曾说过:“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套用毛泽东的话,可以这样说:“廉洁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廉洁。”吴官正虽然长期身处领导岗位,但始终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严于律己,同时又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正道直行》中收录了一些体现吴官正人品人格的书信,读来令人动容。

《我更多想到的是责任》(1997年9月19日)是吴官正在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后致山东省委分管办公厅负责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说:“参加公务活动和外出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食宿同省里其他领导同志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决不能沿途布哨站岗。”“我的家人不能干预我的工作,也不许以我的名义办事情。”“如有人要我题词,请代我婉言谢绝。”“我现在的宿舍很好,全家满意。我哪里都不去,就住在这里。”“我家里一般不接待客人,有事请大家到办公室谈。”“你们的工作与我接触较多,希望加强对我的监督。这个监督包括各个方面,但主要的是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廉洁奉公的监督。”类似“我的家人不能干预我的工作,也不许以我的名义办事情”和“我家里一般不接待客人,有事请大家到办公室谈”的申明,吴官正在江西工作时曾在《江西日报》上发表过,并恳请身边工作人员和全省人民监督自己。《忠厚谦让,不做亏心事》(2006年12月13日)是吴官正就自己父亲去世的事致弟弟的一封信。读了书上的这封信后,吴官正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才最终完全立体化(我至今不曾与吴官正见过面)。信中最感人的文字是:“父亲已入土为安,他同母亲相伴,与埋葬在周围的亡人相邻相处。如有人提什么‘建议’或出什么馊主意,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永远不可损坏或扰动他们的邻居。也永远不要建什么亭子,也不要在坟墓间修一条通向父母墓地的路。”“我们家族有今天,是父母忠厚、善良、让人和大家努力的结果,要十分珍惜。我是高处不胜寒,想到的总是党的工作、人民的愿望和刚正公平,想到人言可畏,想到永远不做亏心事。”“在任何时候,首先要想到别人的感受,要尊重同事、亲友和陌生人,夹着尾巴做人,好自为之,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做到的。要记住,一个家族,如某一件事处理不好,兴难衰易,很容易会走向反面。”“我不想写下去了,关于涉及父母的事,我是长子,应尊重我。我在位时你们不能做,我退下来你们不能做,即使我死后,你们也不能做:要求人家迁坟、盖亭、修路或搞什么花样。”“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忠厚好,谦让好,吃亏好,这对后代好!”能坦然地将此信收入书中,面对天地人心,起码能够说明一点:在吴官正的这一生里,没有搞过“荣宗耀祖”与“鸡犬升天”的事。

对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的贡献

《正道直行》是一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中国特色廉政文化的示范读本,其中许多精彩的旁征博引与引经据典彰显了吴官正对传统文化与经典文本烂熟于胸的渊博――这种“渊博”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吴官正有过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刻苦奋发的青少年时代,有过那种“时代”的人其经历大致相同:在图书馆里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地苦读。在《竹与柳的联想》(1996年5月22日)、《扁鹊三兄弟故事的启示》(2005年8月5日)、《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2007年3月12日)等讲话中,历史典故与名人趣事信手拈来,且运用得恰到好处――严肃的政治议题被吴官正转化成活泼生动的人生话题,使文本获得了怡情的感染力与益智的启迪性,政论性的文本也因此变得可读乃至耐读。

廉政不仅应当成为一种政风,更应当成为一种文化。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有效手段。因为“文化”侧重于精神层面上的渗透,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也只有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廉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吴官正披沙拣金、发扬光大,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用心挖掘其中所蕴藏的廉政文化的精华,营构了《正道直行》这样一部既充分继承传统又包含与时俱进的创新的廉政文化读本。作为廉政文化读本,该书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基本规律。

书中还大量引用了中国传统的名言、警句和诗词,并结合相关内容作了创造性的发挥。比如,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来说明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用“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等来说明领导干部只有自身公道廉洁才能服众。

《正道直行》出版后,2008年12月29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书评,指出该书“是一部独特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此评既概括准确又画龙点睛。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陶冶爱国爱民的正道直行之人、构建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塑造清正廉洁的高尚人格等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积极推动作用。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我认为,吴官正“才、学、识、德、能、廉”六者兼备,人格至高至伟。充沛于《正道直行》字里行间的是一股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正气长留千秋史,一生正道直行的吴官正是一个有巨大的“身后”的人!

作者单位:武汉市文史馆

(本文编辑 王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